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前发展

2023-08-25 11:46:37 [来源:光明网]


(资料图片)

回望党的百年峥嵘岁月,中国共产党主动顺应世界现代化发展规律,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不断推进对现代化模式的探索,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新时代新征程,更要不断适应变化、抓住机遇、紧跟趋势,不断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向前发展。本期光明网理论学术动态导读关注“中国式现代化”,欢迎网友踊跃参与讨论。

抓住科技现代化这一推动中国式现代化实现的关键。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科学技术和经济社会发展加速渗透融合,科技创新引发国际分工重大调整、重塑世界竞争格局、改变国家力量对比。张源在《学习时报》刊文指出,面向未来,谁能在科技创新中取胜、抢得先机,谁就能在新一轮全球竞争中赢得主动权。当前,我国已进入了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并联发展、叠加发展的关键时期。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关键,迫切需要更多高质量的科技创新供给,以科技自立自强提供“筋骨”支撑,塑造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更多发挥先发优势的引领型发展。既要让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起来,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在战略必争领域补短板、强能力。又要支持和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促进创新资源向企业聚集,在重点领域依托科技领军企业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还要通过“减负松绑”让科研人员轻装上阵。完善基础研究人才差异化评价和长周期支持机制,赋予科技领军人才更大的人财物支配权和技术路线选择权,构建符合基础研究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评价体系。把发展科技第一生产力、培养人才第一资源、增强创新第一动力更好结合起来,强化教育、科技、人才对现代化建设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以改革释放创新创业创造活力。【详情】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实科技支撑。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师范大学管理学院教师秦龙、李维光在《经济日报》刊文指出,要充分认识科技自立自强的重大意义,深刻理解科技自立自强的丰富内涵,坚定不移走好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一方面要加快科技创新人才体系建设。扩大人才队伍规模,通过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等,培育一大批涵盖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覆盖多学科多领域的科技人才。提高人才队伍素质,认识和把握人才成长规律,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汇聚一批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具有国际视野和能力的高端人才和领军人物。完善人才队伍结构,保障人才队伍使用,激发各类人才创新活力。另一方面要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建立健全符合科研活动规律的项目评价制度和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基础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深化科技创新管理体制改革,推动科技管理职能、作风和效率转变。深化科技创新保护体制改革,加强知识产权法治保障,营造良好创新生态。深化科技创新应用体制改革,打通创新链、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还要大力培育科技创新文化。培育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创新的文化、包容创新的文化、科学创新的文化,把科技创新这一“最大变量”转变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最大增量”。【详情】

发挥数字经济优势,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当前,我国数字经济进入协同创新、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快速成长阶段,数字经济的发展导向和实践路径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要求。陕西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王飞在《光明日报》刊文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有助于推动中国式现代化阔步向前。我国是以数字化渗透和推进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新四化”同步发展。大力发展数字经济,还能够使我国巨量人口和超大市场的潜在规模优势,有效转化为海量数据优势和丰富应用场景优势,从而在推动人口规模巨大的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形成显著比较优势。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数据本身作为新型生产要素参与分配,而且各类市场主体通过要素协同、数据协同、业务协同,能够有效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实现价值共创、利益共享。发展数字经济还有助于弥合地区、城乡和收入差距,实现数字惠民、数字便民,提高亿万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还需要认识到,发展数字经济不仅创造物质财富,也创造精神财富。大力推动数字向善、数字资源共建共享、数字合作互利共赢,协力构建全球数字共同体,更有助于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增进全人类福祉。【详情】

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建构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是及时将现代化发展优势转化为现代化话语优势,向国内外展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理论主题的应然之举。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南京邮电大学基地特约研究员刘志强在《新华日报》刊文指出,第一,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体现民族特色。要立足中国实践,对中国取得的历史性成就进行系统归纳,持续地发展与健全中国式现代化话语系统,凸显其自身的理论优势,充分彰显中国式现代化在人类文明形态发展层面上的高度与广度,从本质上提升中国式现代化国际话语权。第二,立足党百年历史征程的时代主题,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作出时代回应。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始终与中国式现代化的实践相结合,不断回应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之问、人民之问。第三,实现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永葆人民情怀。一个国家要走怎样的道路,不仅与其已有的历史积淀、民族基因、特殊国情、文化习惯有关,也与其作为历史主体的自我意识、作为革命主体的民族意识、作为历史推动者的行动意识有关。第四,通往现代化道路的中国方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展现世界视野。中国式现代化跨越国家和民族,回应了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价值追求,化解了西方现代化所不能克服的固有矛盾,为全人类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借鉴。【详情】

(光明网记者 王晓秋整理)

来源:光明网-理论频道

标签:
x 广告
x 广告
© 2021 华中早报网 版权所有,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6邮箱:2 913 236 @qq.com